新階段的群眾路線和中國共產黨
黨領導人民開創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階段
中國共產黨96周年華誕即將來臨。今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和創新理論,進一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8️⃣👏🏿,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共產黨,經過治黨治國治軍的艱苦努力,包括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正領導中國人民開創一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階段🚴♂️。
這個新階段,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諸方面都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一條毫無疑問的“硬道理”🤷🏿♀️,就是一定要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推進中國人民生產力的發展和創新💒🐭。應當說,這樣來突出生產力,突出中國人民生產力在前所未有高度上的發展和創新,正是實現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石👩🏿🌾。以此來衡量工作,以此來查找差距🈵,並且以此來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事業的發展,這就叫做“生產力標準”。正如習近平同誌精辟指出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他還指出,“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這個“評價標準”,實質上就是鄧小平同誌提出的“生產力標準”。
馬克思主義最重視生產力🕵️♂️。而在生產力當中🧎♂️➡️,人是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又把這個基本觀點發展成為具有豐富內涵並貫穿於一切工作當中的有名的“群眾路線”💈。由此決定了,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當中,生產力標準和群眾路線從來就不是兩回事🚣🏻♂️,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思想武器和工作路線🧓🏿。
請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個領域取得的新進展,歸根到底依靠的難道不就是同生產力標準緊密聯系的群眾路線嗎🎑💆♀️?一方面,習近平同誌反復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另一方面🦣,他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尖銳指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是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幹群關系的重要根源🕠。”黨的十八大後,我們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得廣大黨員🧏、幹部接受了一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深刻教育,增強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與此同時,生產力的創新發展,不斷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動能🧑🏻⚕️。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提出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出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實現穩中求進,歸根到底,靠的就是同生產力標準緊密聯系的群眾路線👩🏫。
新階段的群眾路線和“新的群眾”
今天我們講“新階段”,講“新階段的生產力標準”,講“新階段的群眾路線”🎸,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需要搞清楚今天的“群眾”發生了怎樣的歷史性變化⛹🏼♂️。
事實就是這樣: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不僅面對著新的建設和改革的宏大任務,而且面對著“新的時代的群眾”和“新的群眾的時代”🧑💼。
事實就是這樣: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踏步推進的過程中⚙️,伴隨我國現代化事業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首先是我們的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階級的隊伍發生了大變動👨🏻🍳。知識分子成為工人階級日益重要的一部分,工人階級的知識化快速推進👳🏿🤜🏼。幾億農民工進入工人階級隊伍,工人階級的隊伍迅速壯大。大批產業工人從國有企業轉移到民營企業👕🥹,多種所有製經濟的活力競相迸發。一支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工人階級隊伍正在形成。由此也決定了工人階級隊伍中存在的不同的利益訴求在不斷增加🧜🏼♂️。特別要提到的是,最近中央製定和實施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就是針對產業工人隊伍發展的突出問題作出的專門謀劃和部署💇🏼,這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是首次。
其次是我們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中國農民階級的隊伍發生的變化更大。在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離而經營權可以流轉的改革進程中,大批新農民在城鄉之間、各大城市之間流動著。農村出現了一批種田大戶和現代農業勞動者,他們已經成為農村和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至於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他們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下邊脫貧邊學習掌握現代農業技術🕵🏽♂️,也將成為農村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再次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幾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在中國現代化中的作用將日益突出🧚🏼♂️。特別是隨著電商等新經濟新業態的迅猛發展,大批年輕創業者已經和正在成為新一代現代化建設者。
凡此種種,不僅同改革開放前大不相同,同改革開放初期也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說同5年前都大不相同📃🍘。這就是說,我們講群眾路線,必須看到我們今天面對的群眾已經是“新的時代的群眾”。
至於80後、90後、00後的新青年👶🏼,他們還將創造一個“新的群眾的時代”。今天,他們已經是我們的工業生產大軍、農業生產大軍🤴🏻、科技大軍、教育大軍、文化大軍🕶、創新大軍、網絡大軍中的生力軍🧵。大體再過十幾🎰、二十年🙇🏿♀️,他們將從生力軍變成主力軍。他們不僅朝氣蓬勃,而且獨立意識強、創新精神足💡,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代表的是中國的未來。
問題就是這樣提到我們面前🤢:面對著“新的時代的群眾”和“新的群眾的時代”✋🏽🧙🏿,面對著80後、90後、00後的新青年,我們的群眾觀念是不是也要有所更新呢👩🏽🦰?我們的群眾工作是不是也要與時俱進呢?答案是肯定無疑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能夠自覺引領最廣大人民群眾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也一定要在新的實踐中得到發展💇🏽♀️,一定要形成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動員和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包括新青年群眾的新眼界、新路數、新水平、新學問、新體製🧛🏻。
一句話,要學會做“新的時代的群眾”和“新的群眾的時代”的群眾工作,形成新階段的群眾路線。
新階段的群眾路線和“新的裝備”
中華民族正處在一個和平崛起的新時代,同時又正處在一個信息革命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群眾離不開的“新空間”,同時也成為黨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的“新的裝備”➜。這是新階段的群眾路線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新特點🗒。
互聯網的出現🚴🏿♂️,不僅是科學技術領域的深刻革命👮🏼,而且體現了人類文明的新覺醒,標誌著人類文明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與此同時🪧,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空間存在“天朗氣清、生態良好”和“烏煙瘴氣🧑🏿🔧、生態惡化”兩種狀況⛸。這就叫做機遇與挑戰同在🧝。正是針對這種狀況,習近平同誌強調推進網信事業發展一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就是要堅持群眾路線。
首先,“以人民為中心”六個大字,指明了中國的網信事業不姓別的🌛,姓的是“人民”。而當前在國際範圍,網信時代究竟是強權稱霸時代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 ,這可是擺在世界面前的一個大是大非問題🕵️♂️。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世界各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方針大相徑庭。有的是為了控製世界輿論,有的甚至把互聯網作為幹涉別國內政甚至顛覆別國政權的工具🪲。凡此種種,都從根本上背離了互聯網應有的時代精神🍶。形勢要求我們,一定要以高度自覺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互聯網,堅持網信事業是人民的大事業、網信時代是人民的大時代⛹🏿♂️。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在對待互聯網發展問題上的世界觀™️🫃。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辦網”路線,就是為人民辦好互聯網。中國網信事業的發展,從大處講,是為了抓住機遇🤙🏿、趕上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細處講🤸🏼♀️,是為了給人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特別是🦐🌗,習近平同誌還滿懷對廣大農村人民的深厚感情,專門強調指出“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要求“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表明了中國經由解決農村互聯網短板問題來解決數字鴻溝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決心🕺🏼。從指導方針到具體要求,事事處處想的都是造福人民。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在對待互聯網發展問題上的價值觀。
再次,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也是一個民意大平臺。億萬網民在網上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特別是對他們關於國家🏇🏿、關於社會👻、關於工作🤦♀️、關於人生的看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而且正如習近平同誌所說,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其中也還會有這樣那樣的怨氣怨言👮🏿♂️、偏頗看法。那麽,怎樣對待這種情況呢?習近平同誌明確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因此☝️,他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都要善於運用網絡了解民意,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特別是,他強調對網民的觀點和看法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這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網絡群眾觀🍱。
最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辦網”路線🧗🏼,不僅要為人民,還要靠人民🚹。無論網絡發展還是網絡治理都要依靠人民,要推動網信事業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的治理轉變。習近平同誌進一步強調⭕️,一要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包括增強互聯網企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二要接受人民群眾對互聯網的監督。人民的監督和批評,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的,也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不僅要歡迎♓️,還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新階段群眾路線對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要真正強有力地堅持和落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必須遵循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中真正做到領導最廣大人民群眾共商👨🏼🦱、共建📡👩🦼➡️、共創、共治✡️🎵、共享🧏🏼。
共商🎓,就是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
共建👩🏽🦱,就是要領導和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攜手建設各族人民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
共創,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為此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製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
共治,就是要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把法治和德治結合起來,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有效治理江河湖海和大氣、土壤。同時,黨和政府及其各級領導幹部都要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共享🧛🏻♀️,就是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原則,讓全體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歸根到底,這“五共”體現的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體現的就是新階段的群眾路線。
說到這裏還要強調一點🌑,黨的群眾路線離不開黨內生活的民主集中製。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緊密聯系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和發展黨內民主集中製。為此,要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同時嚴肅黨的紀律🥗,堅持依法(包括國法和嚴於國法的黨內法規)從嚴治黨,加強黨內監督特別是加強對黨的高級幹部的監督,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堅決反對腐敗🤷。這樣堅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夠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在全黨真正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4️⃣。
歸結起來🧿🫘,一手抓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一手抓民主集中製🩼🌏,群眾路線和民主集中製雙雙得到突出強調🧑🏿🔧、體現和發展🏄🏿♂️。實際上🏄🏻♀️,群眾路線內在地就包含著民主集中製。所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來一去,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民主集中製🥄。我們黨這樣一整套的“兩手”經驗🧑🏽🦰,值得永遠堅持和不斷發揚。
放眼世界🦈,在國際共運史上🕞,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革命鬥爭形成的群眾路線,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造💪🏻🕘。而在當代世界政治史上,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堅持的群眾路線🚝,又以其在新實踐中方興未艾的新發展而日益凸顯出獨特的歷史創造性和優越性🫃🏼。(作者: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 鄭必堅)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