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鑫平台

摩鑫平台網站xml地圖
您的位置: 摩鑫平台 >管理機構>紀檢監察室>廉政教育>詳細內容

廉政教育

看王氏家風家訓如何育人?

來源📋: 發布時間🤹🏼‍♀️:2017-11-20 14:08:18 瀏覽次數: 【字體:
看王氏家風家訓如何育人?
來源🗼:蘇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6-12-29

中國傳統家族的教育理念是以德育為核心的家國一體思想。莫釐王氏家族自南宋遷至蘇州東山至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家族歷史,一部完整的修身齊家範本——莫釐王氏家譜記載著整個家族的風雨變遷👩🏼‍🦰✊🏽。從明代弘治九年明代大學士王鏊輯成首部《王氏家譜》以後,經六次續修,王氏宗族的歷史得以完整記載🛼。

作為明朝宰相王鏊第16代後人🧑‍🦽,我親身感受到家風家訓在我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父親退休後🤴🏿,肩負起續修家譜的重任。本人在閱讀研究莫釐王氏家譜中各個時期祖先的傳家遺言和家風、家規後,整理出一些莫釐王氏家風家訓家教家規🧑‍🏫,以祈傳統的家族文化進一步得到弘揚和發展。

“好學重禮勤儉忠厚”

這是王氏家族幾百年來形成和傳承的家風。從明代王鏊到現代院士🧝🏿‍♀️、教授……凡事業有成者😿,他們從小都受到家風熏陶🙋🏿‍♂️,一貫好學不輟,這是一生成功的基礎。而勤儉持家的事跡作為美德記載在冊的更多;忠厚世家♾、助人為樂、急人所急是這個家族的傳統。如在《莫釐王氏家譜續集》卷15續《仁德公家史》中有:“我父仁德,字佐才🧑‍🧑‍🧒‍🧒,三歲喪母🥓,自小由父親帶大,教以為人處世之道:事親當孝🥁,兄友弟恭,鄰裏和睦👮🏼‍♂️;務農不誤節氣◾️👨‍🔬,經商童叟無欺;受雇於人,要忠心盡責,用人要寬厚待人,為醫要有割股之心……”聽敬安的老人講🐕,祖父行醫對家境貧寒抓不起藥的鄉親總是免費送藥。祖父少年時勤奮好學,創業後以德立業,給後輩子孫樹立了典範👩🏿‍✈️💂🏼。

“童年以祖鏊為偶,勤奮好學”

這是莫釐王氏家族家規的特色👰🏻‍♂️。因為在山村中出了宰相,家族中就一直延續教育孩子從小要像王鏊一樣好學🛢,長大才能做大事✊。在民進中央宣傳部1987年12月出版的《王紹鏊紀念集》中記載:……吳“江同裏王家相傳是明代輔國大臣王鏊後裔👌🏻。王紹鏊出生時取名紹鏊意即繼承先祖王鏊之業,後取字恪成(後改卻塵),也是繼承先祖文恪公(王鏊)的意思……”直到現在還有家長給孩子取名民鏊、彥鏊……這意味著從小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學習的好榜樣💭。又如當年生活在松江小縣城的王谷初❓,是莫釐王氏松江祚椿支第二十五世孫👧🈶,單傳獨子且四歲喪父,幼年靠母親做針線活撫養👮🏿,家境貧寒🎄⛴。成婚後谷初夫婦寧願自己辛苦,不讓孩子停止學業,經常教育子女說🟪,我們老祖宗王鏊是個才子🆚,官至宰相,作為莫釐王氏的子孫應該把書讀好……谷初先生承上啟下,繁榮了祚椿支。

“從政要勤政愛民,以儉養廉”

在歷史上從王鏊到王頌蔚都有不少勤政愛民以儉養廉的文字記載。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的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內🏊🏿‍♀️,奉祀蘇州歷史上的560多位先賢👨‍🦼👩🏼‍🔬,內有莫釐王氏王鏊🏄🏼、王禹聲、王永熙等入祠🙌🏽。王鏊官至明朝文淵閣大學士📷,居宰相之位🤴🏻🦯,卻清正廉潔🪡,全無積蓄,被人稱為“天下窮閣老”👦🏿。王永熙是明末賢士♦︎,為人真誠厚道👨‍🦼,做事不求名祿顯達,自小孝敬父母🏌🏼,善待兄長👏🏻👡;平時好施舍且急人所急⚠️,親戚😣、鄰居遇婚喪困難者📛,慷慨贊助。還有不少“儉以自奉🏊🏻‍♀️,厚以待人”的諸如王金增等祖先,都是好義捐助之人,主張生前捐給慈善和義塾,對子女不能不留,不能多留……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戶登錄

摩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