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鑫平台

摩鑫平台網站xml地圖
您的位置🙅‍♀️: 摩鑫平台 >管理機構>團委>思想教育>詳細內容

思想教育

信仰公開課|抗“疫”有我,來自蘇幼青年的戰“疫”雲講演 第一期

來源🧑🏽‍🎨🧼:青年學習社 發布時間:2020-03-16 22:57:46 瀏覽次數🌷: 【字體: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國。面對這場突然襲來的疫情💆🏽‍♀️,根植於中華民族5000年風雨磨礪的中國精神是戰勝疫情的最強大力量!

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抗“疫”下的中國精神是醫務工作者們不懼艱險的大無畏精神🩳;是醫療科研者“攻堅克難✢、求真務實”的精神⚄,更是中華民族“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團結精神!

在抗擊疫情的前沿🔸,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轉身離去的背影,闡述“舍己為人”;用不畏艱險的行動,詮釋“醫者仁心”。

在這個春節,“逆行者”是全中國人民心中最美的人。疫情爆發後,廣大醫務工作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心靈溫暖心靈⚉。

湖北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身患嚴重的漸凍症,卻依舊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一瘸一拐的背後是與時間在賽跑,與病魔在做鬥爭🧑🏻‍🔧!他們是抗疫戰線的中流砥柱🤚🏻!

那些被防護用具磨出血的鼻梁、留下深深壓痕的臉龐🥂、被汗水浸透的手和衣衫......,換來的卻是一個個治愈出院的好消息👨🏻‍🎨,醫務工作者們用實際行動彰顯出“舍小我為大我🤦‍♂️,舍小家為國家”的家國情懷🙇🏻。書寫著新時代的中國精神,那就是“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從“不明原因肺炎”到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從茫然無知🙍🏽、手足無措到科學防範、有效施策。一代又一代的醫療科研者,懷揣科學使命,肩負科研責任,短時間內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他們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和踐行💋。

17年前的非典🟨,年近古稀之年,可他卻說:“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17年後的今天,他又一次踏上征途🐢😖,奔赴武漢🐻。面對記者的采訪,這位耄耋老人用最飽含深情的淚水發出時代強音:“大家全國幫忙☕️,武漢一定可以成功”。他就是鐘南山👨‍👧‍👧!

與他一起的是年近高齡卻仍身先士卒的李蘭娟、王辰院士;是第一個吹響病毒預警號角的李文亮醫生;更是還有許許多多張文宏式的醫學研究者們🫲🏻。無數科學工作者爭分奪秒,夜以繼日,他們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展現出“攻堅克難👩‍🦽、求真務實”的中國精神🥼。

在2020這場戰役中🐽,我們感受到比病毒傳播的更快的是中國速度。收獲的是比疫情無情更有情的人間大愛。在春天來臨之際🌥🛶,中華民兒女們的團結互助精神,深深感動著每一個人👨‍🦼‍➡️🅾️!

團結是最強的免疫力,一位質樸的農民,騎了40公裏的三輪車給醫療隊送來了24箱蔬菜,生活不易,而你卻心懷大義。截止2月12日↖️🏂🏻,全國29個省份共派出3.2萬余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除了人力與醫療資源、防護物資的支援,各省市有啥捐啥,出現了“搬家式”“散裝式”援助⚆。山東壽光的蔬菜,內蒙古的牛羊肉🗜,青海的土豆,還有旅居海外捐來物資的華人華僑。在這一刻🥡,無論身處何地,血液深處流淌的愛國情懷流遍全身。花式援助的背後是中國式的情誼,更是基因裏孕育出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中國精神🕞。

我相信,經歷疫情大考而愈加堅定穩進的中國🦽,更需要的是經歷責任擔當而負重蝶變的中國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信念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靈魂。中華民族是有悠久傳統的民族,悠悠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歲月,在困難面前,我們從未被屈服;在挫折面前,我們從未被打倒!飽受千錘百煉卻變得愈發堅強,這就是中國精神最強大的支持!作為一名00後的教育工作者,我也將即將踏上征途🧙🏻‍♂️🤵🏻。新時期的中國舞臺,我們更要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出“中國溫度”🥴,從而更好的傳承“中國精神”。用熱血和信仰🤽‍♂️;智慧和汗水;在揮汗如雨➔,逆境挑戰當中發揮青年擔當!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實踐者、歷史見證者、榮光分享者👐🏼!共同迎接屬於我們的詩和遠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戶登錄

摩鑫平台